品读邢台市“十大金名片”

河北省眼科医院 百年眼院 百年辉煌

时间似光,不仅给予事物成长的营养,也赋予事物积淀于内的力量。历经萌芽、更名、扩建、转型升级和扩建,河北省眼科医院这位从百年历史的那一端一步步走来,一年年成长起来的巨人,是由历代眼院人用辛勤与汗水共同成就的。百年之路,有一路艰辛,更有一路光明的追求。
沿着历史长线往回追溯,眼科医院最早的萌芽依稀可见。1904年的春天,一家眼科诊所在顺德府天主教堂对面建立起来。有二 三人主持,每日有六七人就诊,这家以点眼科外用药为主要手段治疗眼病的诊所,就是现河北省眼科医院的前身。
到1929年秋天,一位波兰籍神父宣蔚仁的到来,给已经扩建为顺德府仁慈医院的眼科医院带来许多新鲜的变化。他很快就开展了睑内翻矫治、霰粒肿切除、白内障囊外摘除、泪囊摘除、青光眼环钻术及虹膜嵌顿术以及视网膜脱离的电烧灼术及巩膜缩短术等眼科手术,医院很快即在周边省份乃至更远的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连名牌医学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都慕名到这里学习眼科技术。
1949年8月,医院被移交至河北省卫生厅管理,改称河北省人民眼科医院。1954年,眼科医院成功开展了首例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眼科医院副院长兼医务主任尹丁凡经无数次动物试验,于1954年2月为患者宋兆武成功开展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使宋兆武已失明7年的左眼视力恢复到0.8。根据《中华眼科杂志》1954年当时资料统计,全国共做角膜移植手术183例,其中效果最好的视力只有0.6。
不断对手术进行改进和改良,成功开展高难度手术,举办培训班培养眼科人才,眼科医院还自力更生研究医械提高医疗水平。1973年,眼科医院与常州第二电子仪器厂签订了共同研制视网膜凝结器的协议,经过二年多的试验,研制的红宝石激光视网膜凝,结器成功地运用于临床,填补省内空白,受到同仁称赞。一步步走来,从两间诊所,到蓝天绿树间的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眼专科医院,沧海桑田。2013年10月,正式更名为河北省眼科医院。2014年10月建成使用的新院区,由门诊楼、医技楼、病房楼和后勤保障综合楼等建筑构成,能满足年门诊量80万人次,年住院量3万人次的医疗需求,既是眼科医院送给自己的成长礼物,也成为邢台对外打开的一扇亮丽“窗口”。

1985年,眼科医院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这位病人来自西安,眼部被玻璃扎伤。当地医院检查后决定为其进行眼球摘除术。焦急万分的患者和家属当即决定到邢台眼科医院就诊,可当他们乘上开往东方的特快列车时,才发现所乘坐的火车并不在邢台停车。
在铁路部门有关人员的积极协调下,经铁道部批准,特许列车在邢台停车1分钟。经过医师的精心治疗,患者不仅保住了眼球,视力还恢复到0.3。
被吸引的不只是这位西安患者,全国30个省市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内外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已经不是新鲜事。眼科医院已成为晋冀鲁豫中原地带区域性眼科医疗中心。
患者为何奔波千里执着地到邢台眼科医院求诊? 经翻开眼科医院110年纪念画册,记者找到了答案。承载眼科医院声誉,回报患者信任的是医院过硬的诊治、科研实力。在厚重的百年历史里,眼科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在国内文献首次公开报道眼病12种;在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病等各种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眼病的诊治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3项,实现了全省眼科医院零的突破。
一流的技术实力离不开先进的仪器设备做支撑。引自美国、德国、瑞士的各种国际先进设备共有300多台。说起这些先进设备来,眼科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张铭连如数家珍。
三、“国医大师”唐由之曾高度肯定眼科医院的中西医结合有很高的水平。
闭塞导致落后,开放推动进步。一流的技术实力和“科技强院”“开放办院”的先进理念息息相关。
眼科医院不断加强与京、津、沪和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斯里兰卡、波兰等国内外眼科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积极推进眼科学术发展和技术创新。经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批准创建了河北省首家眼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北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以及河北省中医眼科研究所、河北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河北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单位等科研、教学机构,国内外著名专家多次来院进行讲学、学术交流。
近年来,眼科医院先后举办了全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学术年会和中国(河北)第一、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河北)·东南亚中医药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古巴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会,交流眼科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成果,开创了河北省眼科国际学术交流的先河。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种种荣誉与奖项背后,是历代眼科医院人的执着与汗水。曾为毛泽东主席进行过白内障手术,被誉为“国医大师”的唐由之曾高度肯定眼科医院的中西医结合有很高的水平。中西医专家张铭连研制的视康颗粒,于2002年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获2003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样的成果背后是多年的探索、大量国内文献的查阅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积累。
四、热心公益,是眼科医院诠释济世情怀,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篇章。
被誉为“眼科泰斗”的原中华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李凤鸣教授曾说,“邢台眼科医院是我们国家最大、历史最久的一个眼科医院”,“为中国眼科事业做出很大贡献的医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治病救人,防盲剔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眼科医院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已经成为医院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心公益,是眼科医院诠释济世情怀,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篇章。
1963年邢台特大洪灾、1966年邢台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在这些重大灾难面前,有眼科医院人并肩抗灾的坚定支持。
援助扎伊尔、援助尼泊尔,在这些遥远的国度里,有眼科医院人收获的由衷感谢和高度赞誉。
每年的全国“爱眼日”期间,眼科医院都会派专家组成医疗队,分别到山东临清、河北定州、石家庄以及山西、河南等地,开展“善行河北——光明梦·万里行”大型义诊志愿服务活动,送医送药送光明。在救助贫困患者方面,医院开展了“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瑞霖眼科临床救治(狮子)基金”、“‘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等,年均为特困患者减免医疗费用达100余万元。
1992年,眼科医院设立了河北省首家眼库。截至目前已接受角膜捐赠50余人次,累计完成角膜移植手术6000余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