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在延续
----张家口市民张志宏将眼角膜捐献我院小记
6月14日22时,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在该市的殡仪馆,我院角膜病学科的马利肖、王珂医生,经过逝者张志宏的家人同意,在张家口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成功摘取下他的一对眼角膜,圆了他死后将眼角膜捐献给邢台市眼科医院的夙愿。
大爱无声 回报社会
逝者张志宏今年41岁,曾在新疆参军,并于上世纪90年代入党。他患腰椎病不能做重体力活,只能以打零工维持生活,生活十分困难,到现在仍是张家口市宝善街社区的低保户。在他们孩子出生的17年中,由于生活贫困买不起房子,他们不得已搬过11次家,每次搬家成了一家人莫名的伤痛。通过申请批准,张志宏一家人去年顺利地搬进了廉租房,结束了到处漂泊的生活,他们对政府的好政策感激不已。
2010年春节后,张志宏感觉胸部不适。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实在差,只吃些普通的消炎、抗菌药一直扛着。直到去年7月,张志宏的大哥发现弟弟脸色不好看,面目消瘦遂劝弟弟到医院检查,经初步诊断张志宏患上了恶性肺癌。后经过确认,张志宏患恶性肺癌且到了晚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情的加重,张志宏体重从170多斤瘦到80多斤。他在强忍疼痛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病已不可能治愈,政府和社会帮了我们那么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能用什么来回报社会?”经过认真考虑,张志宏最终决定捐献眼角膜给需要的人,让光明继续在传递,了却今生的最后一个心愿。
经张家口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邢台市眼科医院眼库负责人鲁韶音取得联系,我院同意接受张志宏的眼角膜,并于2011年5月18日专门赶赴张家口市,张志宏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在捐献志愿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实现夙愿 光明延续
15日下午16时30分,我院手术室内术前准备工作一切就序。两名受捐者即将同时实施眼角膜移植手术。
“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做手术。”72岁的邯郸退休老职工李大妈2009年做了白内障手术后,右眼一直不舒服,疼了有一年多了。点药、吃药,都不管事。6月12日住院,诊断为右眼大泡性角膜病变。另一位受捐者是28岁的王先生。静静地躺在手术床上,他的左眼被铁水烧伤后,什么也看不见,等待这一天,已经有一年了。
16时30分,开始手术。麻醉、植片、植床、缝合……“手术非常顺利!”17时50分,角膜病科主任吴彦超高兴地宣布。他对角膜病的诊断、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重症角膜病的手术治疗。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真菌性角膜炎的分期手术治疗、眼前节移植治疗严重感染性角膜炎、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角膜烧伤,角膜移植人工晶体联合术等复杂手术。
“做白内障手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术后并发症多,术中也容易出现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不过这次手术非常顺利,植片质量也很好。”吴彦超说,患者7天后就可以去包扎了。
18时10分,王先生的手术也接近尾声。“行了,挺好!最后一针。”医生肖丽对病人说道。“10天左右,小伙子就可以重见光明了。”随着两位受捐者的手术顺利完成,张志宏的心愿在我院得以顺利实现。这份大爱在这里得到了传递,光明在这里也得到了延续!
一人捐献 两人受益
据鲁韶音介绍,角膜病是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全国约为800万,其中我省约有两万多人;在这些患者中,绝大多数是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40-69岁的青壮年人,而复明的唯一手段就是角膜移植手术。由于眼角膜的捐献者太少,全国每年可以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2000-3000例,绝大多数的失明者目前只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72岁的邯郸退休职工李大妈和28岁的王先生,患了角膜病并致盲是不幸的,但同时他们又是幸运的,此次张志宏捐献的一对角膜,可以让两个人重现光明,再次看见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手术后,李大妈表示,如果有一天能够与张志宏的家属见面,一定要好好感谢他们;
“非常感谢张大哥。”光明在望,王先生的情绪很不错。在缝合之前,他已能看到一点光。他和家人激动万分,生活终于有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