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线的声音】责任勇担当,齐心抗疫情
一年的开头总是美好的,像幸福来敲门,充满了希望。可是今年元旦的邢襄大地爆发了新冠疫情,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让我们来不及迎接新年就投入了紧张的抗疫中。河北省眼科医院全院职工,随时待命,在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勇于担当,为抗击疫情贡献眼院人的力量。


“没有什么疲惫是一碗热汤解决不了的。”
--中医眼科许莹莹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大早我们便抵达了南宫市,这次我们的任务是南宫市某村。与之前小区不同,该村出现过确诊病例,疫情防控措施更加严格,需要挨家挨户上门采集,甚至有些密接人员只能隔着大门采集。

抗疫之战,不是少数人的战斗——在当地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们迅速开展工作,扫码、采集、封管,转运标本一气呵成。我们有人骑着电动三轮带着试剂,敲响了一家又一家的大门。“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每一个都心怀使命,肩负责任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都将无畏前行,在抗疫路上不断写下美好诗篇。


这一个个坚毅的背影,虽然面带口罩、身着厚重防护服,分不清他们是谁,但不停歇的脚步与持续高抬的手臂足以令人感动与敬仰。
没有什么疲惫是一碗热汤解决不了的。虽然回到邢台已是深夜,但医院食堂依然为我们开着。手里捧着热乎乎的汤,每位奔波的医护者心里都流淌着温情,冷的是天气,暖的是人心。
丰硕的果实来自耕耘的浪漫,奔腾的大江源自八方汇聚的小溪,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各方的配合与贡献。一切都在恢复,到处都很忙碌,希望如期而至的不止“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平安安的所有人!
“这种来自精神的力量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经万种磨难而历久弥坚!”
---耳咽喉科张雅婷
2021年1月16日凌晨,一阵急促的手机铃音,打破了午夜的宁静,接到韩丽娜护士长电话,次日清晨由眼科医院派出的一百名医护人员将出征驰援南宫,内心有些激动又带有一些忐忑!激动在于身为医务工作者,可以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忐忑在于这是一场与病毒面对面的较量!能为祖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一种使命更是一份自豪!
次日天未亮便收拾好物品赶到医院急诊楼前整装待发,这是一场与病毒抢时间的赛跑,一百名医护人员七点出发,九点进入南宫,大巴车行驶在南宫的城市街道上,路上除了我们的驰援车辆,没有一辆私家车,没有一个行人,自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触动,一种莫名的辛酸顿时涌上心头!这也激发了内心的强大的斗志,南宫人民不怕,我们与南宫并肩作战,相信有我们大家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战胜疫情一定指日可待!


车辆到达驻地,我被分到三区第三组!有着去年援鄂经历的领队赵阳护士长迅速做出部署,并亲自为大家检查防护服穿戴,确保安全!大家闻令而动,雷厉风行,工作迅速得以开展,作为三区第三组的小组长,我带领着我们组的六名队员来到指定的工作区域,与志愿者对接好后,我们迅速开展工作,每两人一队,分成三个小队,志愿者配合我们组织小区市民保持间隔,有序进行核酸采集,由于小区人口众多,受采集者上到八十多老人,下到几个月婴儿,好多老人行动不便,需要爬楼梯入户采集,这也无形之中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加上气温骤降,有的小队成员手都冻僵了,面屏上都结了冰,但大家不怕苦,不叫累,丝毫没有因为困难而放慢工作的脚步! 一位阿姨在做完核酸采集后,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并说了一句“给你们添麻烦了,谢谢你们”听完阿姨这句话,我鼻尖发酸,多么好的乡亲,这不是您的过错。阿姨的话更像是冬天里的一盆篝火,温暖了我的内心!
由于人口多,工作量大,大家怕耽误时间,不敢喝水、上厕所,中间只是草草的咬几口面包充饥,然后迅速的投入工作,一干就是十个小时,大家虽然很年轻,但他们却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我们眼院人的抗疫故事!
到了晚上,由于天色渐暗,给核酸采集工作带来困难,小区志愿者自发打开私家车车灯,为我们照亮现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在晚上八点完成了整个小区的核酸采集任务!这也让我切身感受到,万众一心,齐心抗疫的大爱力量!
一天忙碌的工作结束了,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坐到大巴车内,内心却充满了充实和感动,回到医院,院领导已协调食堂为我们准备了暖心的慰问餐,身为眼院人,我感恩领导的关怀,感恩热心的同事,感恩眼院给予的一切,眼院人的抗疫和奋斗精神给予我拼搏的力量,这种来自精神的力量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经万种磨难而历久弥坚!
“想起他们对我们那一句句真挚的感谢,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得!”---白内障科杨莹颖
1月4日凌晨2:00睡梦中的我突然接到护士长薛世虹电话说”这么晚给你打电话,因为南宫突发疫情,需要我们支援,你做好准备,你们是第一批支援南宫核酸采集的人员,明天凌晨五点准时到医院急诊前集合,明天降温,记得穿厚点,做好防护,平安归来,现在赶紧再睡会儿,养足精神,迎接挑战”。临危授命,逆行而上,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在赵翠联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圆满完成集采任务!回到医院已是次日的凌晨。
1月15日早晨6:38电话声再次响起,护士长说:“莹颖不好意思,又需要你到邢台学院集中隔离点工作,这次大摡2至3周,时间长你能去吗?”因为自第一次驰援南宫后,我就时刻准备再次出征。我不加思索地回答:“没问题,能去。我刚结婚没孩子,没牵挂”。于是护士长耐心地嘱咐我让我备足生活物品,备些暖贴等等,非常体贴,让我内心暖暖的!
前往医院集合的路上我给身在老家的爸妈打了一个电话,告知他们我要去隔离点工作,自己到了隔离点后身穿防护服接电话不方便,怕他们担心。来到隔离点后,很快投入工作,我们三个人负责南区五号楼的隔离工作,经过一番摸排整栋楼共计112人,他们是南宫市某中学的老师和学生。看到他们那青涩的脸庞,让我想起了我那上高中的弟弟,他们年龄相仿,若不是这场无情的病毒,此时此刻他们本应该坐在教室内学习而不是被在此隔离。单人单间隔离,也不能与父母团聚,深知他们内心的恐惧与害怕,我不由得眼眶湿润,我不知道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只能力之所及的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他们在这里体会到家的温暖!
在这里的工作是繁琐、紧张的,我们每日两次测体温、每24小时做一次核酸。每每做核酸检测,都提前给他们做好心理疏导,他们也很配合,没有抗拒!根据隔离要求,师生们不能串屋,也不能在走廊内来回走动,我们就变成了大家的“跑腿员”,为此我们建立了南5楼微信群,方便有困难时我们能及时出现在他们面前,今天已然是我来到隔离点的第9天,收获最多的是那些孩子和老师对我们说的那一句“谢谢,你们辛苦了!”每每听到这句话都会红了我们的眼圈。虽然穿着隔离衣每天无数次的穿梭在都楼道里为他们解决各种问题,汗水浸湿了我们的衣衫,但想起他们对我们那一句句真挚的感谢,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得!
在隔离点的生活条件虽艰苦,但是大家都任劳任怨,没有怨言,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在隔离点每天医务人员“上演”着各种角色,医生,服务员,护士,家长,快递小姐姐……
新冠无情,人间有爱!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高效组织和配合下,我们最终一定会赢得这场战“疫”的胜利!中国加油!邢台加油!
“携手同心,砥砺前行!我们愿用坚持不懈的努力换取一份平安送予疫区百姓、送予父老乡亲、送予崭新的2021年!”
---眼门诊缪辉
一场疫情犹如海啸,它把我们的生活拍打的支离破碎,一遍又一遍的袭来,可我们并没有害怕,更没有退缩,中国人让世界看到了什么是众志成城,什么是坚韧不拔,什么是最美逆行。
本以为新冠肺炎会被2021的新年号角吹散,可万万没想到它逃窜到了我的家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邢台人,作为一个母亲,我要让百姓看到一名党员的本色、让患者看到希望、让家乡人民心安、让孩子看到榜样。我和我的同事们时刻准备着与病毒抗争!疫情在前,重任在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面对困难毫无退缩,我们加满油时刻准备着向前冲锋!2021年1月17日,我们再次来到疫区帮助居民采集核酸。在寒冷的天气里,我们不知道到底工作了多少个小时,只知道大家原本白嫩的手都冻的像又红又肿的“胡萝卜”……
我们不愿让老百姓等待过长时间,怕他们心中不安,于是我们忘记了正常的“午餐时间”,在认真高效的完成任务后再解决午餐,那个时间,可能别人已经开始吃晚饭了。爱美的姑娘看到我在拍照片,她们说让我开美颜相机,可是,美颜相机的滤镜也没能抹掉同事们脸上口罩的勒痕。
尽管工作环境艰苦,可我们还是会因为完成任务而兴奋不已。一餐一饭间我们聊的更多的还是工作,利用吃饭时间规划和总结工作已成为我们的“下饭菜”。
携手同心,砥砺前行!我们愿用坚持不懈的努力换取一份平安送予疫区百姓、送予父老乡亲、送予崭新的202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