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线的声音】抗疫日记,那些难忘的记忆(三)

孩子老公我一定早日回去——口腔颌面外科孙书倩
2021年1月22日晚10点多,我接到紧急任务,1月23日在陈志敏副院长带领下,第三次赴南宫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当日,我们六区共采集样本8300余例,晚9:00左右即将返程时,突然接到通知,所有人员就地休整,不再返回邢台,继续进行后续工作。当听到这一消息时,我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念头就是:家里的两个孩子怎么办?爸爸妈妈、公公婆婆都不在身边,赶紧跟老公商量,老公向单位提出了休年休假的申请,负起了在家照顾两个孩子的重担。
我和文景须科长主要负责六区采样人员的协调、沟通以及核酸标本的收集、整理、核对工作。六区有近20个点位,居民相对较分散,现在小区要求户与户不见面,我们只能一个楼道口派出一组人员,采集人员也相对分散,这样收集一圈标本大约需要1个半小时,数据需要2小时上报1次,所以一刻不能停歇,一直收集、整理、交接。任务重的时候8点出发,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吃上一口热乎饭。
百忙中跟孩子视频时孩子都哭着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定了没有。每当这时我的心涩涩的眼圈红红的,因为归期未知,我不知道如何去回答,我只能说:快了,快了,等定了我第一时间告诉你,在家和爸爸照顾好弟弟。匆匆挂断视频。
孩子的乖巧懂事让我欣慰,也感谢老公的理解和支持,我一定不负领导嘱托,带领六区人员平安归队。
一杯热水,一句谢谢,让我感觉这个冬天不冷——口腔颌面外科刘娜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1月4号接到第一次通知,这是我第四次来到南宫,我们责无旁贷,奔赴一线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来不及和家人依依惜别,带着亲人的牵挂和寄托,毅然决然的奔赴疫情的最前线。
作为一名90后的医护人员,我从没有后悔选择这份工作,我很引以为傲,我很骄傲我的选择。当我穿上这身防护服,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
不管到达乡镇还是社区,无论风大风小、白天还是黑夜,大家都有序排队,积极配合,没有一句怨言。志愿者或者社区工作人员,跑前跑后,尽心尽力。我们在等待的时间,一位志愿者赶紧送来一杯热水,暖暖手吧;老爷爷在采集核酸后说一句谢谢你,姑娘。核酸采集完毕,回到车上,一天的工作结束了,瘫坐在座位上,一杯热水,一句谢谢,让我感觉这个冬天不冷,心里暖暖的,我们都是一个信念,赶快治好我们的城市。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加油南宫,加油邢台,加油中国!
希望我这个采集核酸的老队员早日“退休”——口腔颌面外科胡迪凡
2021年1月23日,这是我第四次赴南宫采集核酸了,今天采集核酸的时候,组长让我带一个新人,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采集核酸的老队员。我们小组仍是原来去过的小区,由于报告出四例确诊病历,该小区大部分人员已经到隔离点集中隔离,还剩50多户居家隔离,多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并且分散在各个居民楼,同时小区10多栋楼没有电梯,所以我们需要爬楼梯,在志愿者陪同下去隔离户家门口采集核酸,九号楼二单元501,五号楼一单元402…,坐轮椅的老人,三四岁的孩童,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半蹲采集,一天下来,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但是在采完核酸之后,听见老人的一声谢谢,孩子的一声辛苦了阿姨,顿时又满血复活,全身充满了干劲。
疫情终将过去,希望我这个采集核酸的老队员早日“退休”。
防护服湿了,但心里却是暖的---口腔颌面外科鲁朝飞
1月24日23点接到护士长的电话,通知25日5点30分在医院急诊集合,去南宫支援核酸采集,准备好生活用品,安顿好孩子需要在南宫驻扎。
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心里有些激动,因为可以去支援姐妹们,分担她们的压力,可扭头看到自己的宝宝开心的喊妈妈,妈妈,眼眶不禁的湿润,想到要好多天后才可以抱她,更是难过,细心的老公发现了我的担忧,帮我收拾好行李,以开玩笑的语气说:放心吧,我是超级奶爸,万事都能搞定,去做你该做的去吧!
25日5点30分大家到医院急诊集合,都是大包小包的用品,简单吃了医院准备的早饭(很好吃),坐上大巴车,8点左右到南宫。
下车后陈志敏副院长安排了大家的工作,我被分在了六区7组,担任组长,一组六人负责一个10栋楼的小区还有外围的商户,和小区外的一栋高层。刚开始大家还不熟悉工作流程,两人一组在到单元楼口等住户下来采集。等大家都熟悉后,就分配一人一个单元采集。我在负责采集的同时,还负责给大家补给采集用品,每个小时再和孙书倩护士长交接小组采集的标本,一趟下来防护服湿了,但心里却是暖的,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做这么多,最拉风的是采集周边商户时,是负责人开电三轮带我去的,走走停停,一户一户的采,感觉自己是这条街最靓的仔!
这一切都值得了--口腔颌面外科李想
2021年1月22日晚上10点,手机铃声响起,还在疑惑是谁呢?看到了是护士长的电话,赶紧接通。护士长说“李想,又有紧急任务了,要去南宫采核酸,你去吧。”我说“好,明天几点集合啊”护士长又反复强调穿厚点衣服。其实,这已经是我第四次要去南宫采核酸了,早在上次回来我就已经收拾好东西了,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

23号早上8点到达了南宫,再次来到这熟悉的地方,还是有一丝的紧张和不安。时间紧任务重,我熟练得穿上防护装备,准备前去任务点开始采集核酸。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护目镜已经开始起雾了,只能透着一点缝隙继续坚持采核酸。工作人员说,还有一些散户在胡同那里,就是比较分散。我作为组里最小的护士,我主动要求去了。胡同里是平房,住着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由于采核酸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我的手都已经冻僵了,动作也已经有一些迟缓。一位爷爷说“闺女,把你冻坏了吧,给你一杯热水暖暖吧。你们真是辛苦了。”听到这话,心里感动不已,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瞬间感觉自己不再寒冷,这一切都值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