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线的声音】抗疫日记,那些难忘的记忆(五)
不为作英雄,但决不当逃兵-耳鼻喉科张子炜
有人说:揭开人生帷幕的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也是护士。没错,每个人都离不开护士。护士是一份平凡的职业,但也有着一份不平凡的奉献与责任。疫情卷土重来的艰难时刻,护士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那瘦弱的双肩上,肩负起的是整个国家的生命安全。在这不平凡的队伍当中,我是那千千万万平凡的一员。
总要有人去上,总要有人去做!国外曾有人评论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此时此刻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不是英雄,但也决不当逃兵!
1月25日深夜,正在哄孩子睡觉的我接到护士长电话。
“子炜,接到医院通知,需要人去南宫支援,可能需要在那待段时间,你能去吗?”
“能去!”我未加思索就回答道。
南宫是我的家乡,能为家乡尽绵薄之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室外北风呼嚎,气温只有几度,但挡不住我们那一颗颗炙热的心。奉献和责任是什么?奉献就是此时冒着严寒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决心,责任就是分组之后的主动请缨为隔离户采集核酸!
在家隔离的多为老年人,冒着凛冽寒风,我们走到隔离户院门口,敲院门,大声呼喊都没有人回应,得知院里住了一个老奶奶和一个小孩子。
于是让邻居帮忙给老奶奶打电话,一番波折后老奶奶终于开了里屋的门。于是我跟王月堂商量要不隔着栏杆采集。“奶奶,您腿脚不方便就别动了,您稍往栏杆这靠一点”,我踩着台儿爬上栏杆。我担心防护服被刺破,所以小心翼翼地,一手抱着栏杆上的倒刺,另一手为奶奶采集咽试子。
我们小组的任务完成后,领队赵阳说另一个高风险小区有个同事心慌呕吐,需要支援。我和月堂毫不犹豫的说:让我们去吧。于是,我们又匆匆奔向了下一个阵地......
在那没有硝烟战场上,我们是生命最后的防线。从始至终,我们都在用真心与耐心传递守护生命的真谛,用爱心和同情呼唤迷失的灵魂。身为护士,奉献和责任让我们的青春不是在平凡中流逝,而是在平凡中闪光!
“听到儿子的哭声,眼泪湿润了眼眶,嗓子哽咽了,即刻挂断电话”-- 眼外伤郑燕丽
1月24日再一次接到支援一线的通知,虽然我们科的护士姐妹们都报名了,但是我很荣幸被选中来到援南宫抗疫当中。穿上这身防护服,既激动又紧张,也感觉责任重大,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前疫情处于非常时期,我们一刻也不敢掉以轻心,不敢丝毫懈怠,不敢半点疏忽,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全力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加油!
1月24日23点正在科室值夜班的我突然接到护士长窦志霞的通知,于1月25日早上五点半急诊科室集合支援南宫一线,仅仅20分钟,替换我的护士来到科室,我随后回家收拾行李,激动的心让我久久不能平复,无法入睡,早上5:00我的爱人开车把我送到单位,整装待发。
来到南宫,我们迅速投入到核酸采集工作当中,截止到下午五点,我们完成了当天的核酸采集任务,在此期间为了减少居民的等待时间,为了不浪费防护服,我们没有吃东西,没有喝水。我们是临时组建的团队,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科室,但彼此相互鼓励,互帮互助。
今天是妈妈和婆婆的生日,作为一个女儿,作为一个儿媳,不能在身边为她们过生日,就在远方,祝亲爱的两个妈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每次接打家人的电话,女儿都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不能给女儿准确的答案,只能说快回去了,儿子听到电话里妈妈的声音哭个不停,听到儿子的哭声,眼泪湿润了眼眶,嗓子哽咽了,即刻挂断电话。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担心是肯定的,但更多的还是支持,会时刻提醒我要小心,注意保护好自己。
1月30日,我们的援南宫团队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同志们积极上交入党申请书,我也第一时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希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南宫必胜 ! 南宫加油 !
不负韶华 “疫”路有我----白内障科王小丹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年初各个省份的白衣天使驰援湖北。屏幕前的我,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心里也非常敬佩这些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也想加入到她们当中,出一份力。2021年1月初,疫情再次严重,河北告急,南宫告急。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我下定决心告诉自己,作为一名护士,作为一名党员,这次无论如何我也要顶上去。
1月24日10点半,刚从隆尧采完核酸样本的我接到护士长通知要前往南宫采核酸样本,并且要留宿在当地。我已经多次去南宫采集核酸样本有了经验,当时心情有点激动,却并没有什么担心。只是头一晚,我收拾东西时,看到了散落在地上的玩具,默默落下了眼泪,希望我离开家,女儿不要想我,一夜无眠。次日凌晨5点我们便集合出发,路上大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但是就像是护士长告诉我们的一样,要严格按照防护规范和采样标准操作,敢于面对,敢于出击,敢于征服,科里的同事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大巴车上,耳边都是姐妹们和家里视频的对话,我们都有家庭、有父母、有孩子,但大家都做到了关键时刻能有所舍,义无反顾的冲向一线,属于医护人员的那种自豪感和荣誉感给我打了一针最有效的强心剂。
此次抗疫工作,我们负责两个区将近两万人口的核酸采集工作。高强度的工作是意料之中的,每天穿防护装备就要很长时间,口罩、帽子、防护服、鞋套,一层又一层,从远处看我们就像一个个“大白”一样。因为防护服之下是厚厚的棉衣,冬季采集核酸样本,温度很低,可是手只能戴两层橡胶手套,露在外面,每次用酒精消毒后,冷风吹来,刺骨的冷。很多时候我们冻的都快要拿不住咽拭子了,但大家还是咬着牙坚持,重复着一次又一次采集核酸的标准动作,擦拭旋转、折断拭子、盖帽封管。
有时候小宝贝来采样本时哇哇大哭,我们都会蹲下来,进行安抚,直到小朋友主动配合做完采样。有时候居民不知道如何配合,我们都会耐心的教他们张嘴发“啊”的声音。有时候我们见到寒风中等待的老人,就会请他们先坐下,稳定了情绪再为他们采集。“阿姨辛苦了”、“ 孩子辛苦了”、“闺女谢谢你们了”。 这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话,仿佛整个南宫都在对我们说:谢谢!你们辛苦了!有一次,一个大爷还对我鞠了一躬,感动,心酸,各种滋味涌上我的心头。放心吧!南宫人民,我们心连心一定会打赢这场战役。
不方便活动的老人和隔离户需要我们入户采集,很多楼房没有电梯,需要我们爬楼,穿上防护服我们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每上一层台阶,都是迈着沉重的步伐。爬到5层6层时,密闭的防护口罩,让人喘不过气来,哈气布满了面屏,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为了高效完成工作,我们每天都是采集完核酸样本才脱下防护服吃饭,经常一干就到下午2、3点,我们要按照规范认真脱掉防护服才去吃饭,大家用冻的红肿的双手托着盒饭,附近的路沿石、空调室外机、汽车后备箱盖就是我们的餐桌,但大家脸上却都是轻松的笑容,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受再多的苦和累也抵不过居民的感谢和圆满完成的工作。
同行的志愿者们都认真负责,组织居民,登记扫码,我们完成任务后他们收拾东西,消杀物品,还要给隔离的居民运送生活用品和食物,正是这群无私的人,抗疫工作才能高效有序进行。
我们的领队陈志敏副院长,白天带领我们去采集,晚上开视频会议又到很晚,之后还要安排第二天的工作,统计表格,整理数据,汇报工作。他已经50多岁了,每天也是连轴转,真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管理物资后勤保障的领队们每天也忙的不可开交。为确保我们吃的好,过的好,医院和科室一直不断的运送生活用品和零食,生怕我们“断粮”。大家亲如兄弟姐妹,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相互扶持,相互成长。
1月30日,我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面对党旗,我们郑重宣誓,重温入党誓言,看着鲜红的党旗,党员的神圣感使命感更加坚定了我的工作信心。去年我对着手机屏幕,为一线的战友加油。今年,我站在抗击疫情的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护士与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我为自己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坚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疫情很快就会过去,新年之后便是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