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线的声音】抗疫日记,那些难忘的记忆(六)
亲爱的,谢谢你!--致敬医务工作者的坚强后盾
门诊手术室李江丽

2021年1月23日,眼科医院的部分医务工作者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又一次向南宫逆行进发,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南宫抗疫之旅了,早已没有了初次来时的紧张和忐忑,剩下是面对抗疫工作的从容和淡定。
工作流程早已了然于心,采样、手消 、采样……通红的手指已经冻得麻木没有知觉,厚厚防护装备下的呼吸仍然不顺畅。但这些丝毫影响不了我的工作状态。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我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坚决要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一转眼几天过去了,白天忙忙碌碌,心里只有工作。晚上回到宿舍,除了满身疲惫,万千思绪也涌上心来:不知道同样因疫情封闭在石家庄校园的大宝何时才能回家?不知道年幼的二宝有没有哭着要妈妈?不知道年近八旬的公婆身体还吃不吃的消?不知道爱人在忙碌的单位和家之间还能不能应付的过来?我想此时的他最希望的就是变成孙悟空,拥有三头六臂了吧!
此刻,泪眼婆娑,思绪纷乱……
家里如此,科里同样。我和科里的王献辉同志冲向了抗役一线,而我们门诊手术室里就只剩下杜哲护士长一个人独自坚守!自“解封”来,手术不断增多,她一人忙里又忙外,默默承担了几个人的工作任务!不仅如此,还总是像大姐姐一样时刻惦记着我们,嘱咐我们要吃饱,要穿暖,要做好防护,询问我们采集中出现的问题……她是护士长,她同样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是她在后方超负荷的坚守,支持了我们的抗疫工作;是她一句句暖心的话语,温暖了我们这个寒冷的冬天……谢谢你们——像护士长一样的坚守在后方的同事们,是你们的默默守护,成就了我们在抗役前线的心无旁骛、勇往直前!
我想向我的爱人说一句“亲爱的,你辛苦了!”谢谢你对我的支持,谢谢你默默的付出,你是我最强大的后盾。我还想向所有留守的同事和医务工作者家属们说一句“你们辛苦了,抗疫的军功章有你们的一半”。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任何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待春暖花开、疫情消散时我们一起携手迎春光!


与病魔赛跑,静待春暖花开---眼外伤科 屈伟玲
1月13日晚上正在陪孩子玩耍的我接到护士长紧急通知,需要到邢台学院隔离点进行医疗保障工作,匆匆收拾了简单的行李,拍拍在上网课的女儿的头,亲亲一直跟在身后儿子的脸,火速赶往医院集合点,当晚我们入驻邢台学院隔离点。
因时间紧迫,在路上王平护士长把防疫相关知识和防护服穿脱流程发给我们,并一遍遍叮嘱我们要重新温习,严格落实。第二天,按医疗队领导的分组安排,我们投入紧张的防疫战斗中!我和我院医生魏利娜,护士秦华分在一组,负责一栋楼居民的体温检测、核酸检测、信息核查、健康摸排、安全保障及生活所需。因工作量大,每次穿着防护服爬完六层楼都有窒息的感觉,几个小时下来早已汗流浃背!但作为医护的责任感让我们忘记了防护服的闷热,护目镜的不适。我们知道只有我们的坚守才能保障广大居民的健康安全返乡。
我们的努力也换来了居民的亲近与信任,一位小妹妹还为我们画了画像,虽看不清面罩后的容貌,但却爱意满满!还有一位15岁的小伙子,正值叛逆的青春期,只与游戏的虚拟感做伴,为了躲避家长的管教,被隔离后不接家里所有人电话,拒绝和家长联系。作为一名母亲我能体会到家长的担心和焦虑,便几经周折联系到他,每天以朋友身份和他聊天交流,让他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也消散了家长的忧虑。在隔离点将尽二十天的工作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谢谢”,每次采完核酸,居民都会说完“谢谢”才关闭房门。采血时,不止一位居民搬来木凳说:“坐下抽吧,你还能歇会儿。”每当听到这些朴实的话,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无限的职业自豪感!


当然,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我被抽调来隔离点,爱人也需要上班,两个孩子的照看就落在了婆婆一人身上,辛苦可想而知,但她一直说:“我也出不去,在家看孩子正好有事干”。到隔离点的第三天,抽时间给孩子视频,可孩子问了句:“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就哇的一声哭了!为了让我安心工作,那次以后婆婆就不让孩子跟我视频通话了,而是经常拍一些孩子开心玩耍的视频发给我,告诉我“照顾好自己,家里、孩子都好,放心吧,有我呢!”感恩有您,您永远都是我坚强的后盾!
如今,万物伊始,即将春暖花开,医院还有很多医务人员身在抗疫一线与病毒斗争,我们在这里,保护好一家一户每一个人的健康,请人民放心,请祖国放心!我们用责任守护人民的健康,用担当答复祖国的期盼!加油,眼院人!


等疫情过去了,我一定会再来看花红柳绿,鸟语花香南宫------青光眼科宋莹莹
1月30日中午12点多,接到了来自老妈的电话慰问。
“妮,吃饭了吗?什么时候能回来啦?你在南宫今天是第六天了!”
哇,已经是第六天啦,仿佛前两天才和他们一起来,突然间感觉时间过得好快。还记得第一天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刚刚驶进南宫的时候,街上冷清清的空无一人,这样的场景让我第一次切身的感受到了人们口中所说的“空城”是什么样子,睡眼惺忪的看着窗外心里便泛起了淡淡的忧伤。随着大巴车继续向市区开进,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大白”、一个又一个的警察、一名又一名的志愿者、一辆又一辆的救护车、一条又一条振奋人心的条幅,我的忧伤随着这些便慢慢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涌向心头的热血与冲向全身无穷的力量,原来“空城”不空,而是一个大“家”。车子到达指定地点停下,我们收拾好自己的行囊迅速下车,听陈志敏副院长讲解任务安排及注意事项,尽管当天的气温很低,但陈志敏副院长和其他负责同志依然早早的守在停车点等待我们的到来。大家的眼神渴望且坚定,我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又重了。
按照分配,我来到所负责的小区,这里的志愿者大哥们都特别暖心,在我们日常工作之余怕我们枯燥,会时不时地说几个玩笑话;怕我们太冷,会把采集点建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怕我们行动不便,会主动帮我们搬运物资……
采集完普通居民的核酸,剩下的一部分需要我们进行上门采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母亲带着一个2个月大的孩子被隔离在家中。我多次敲门但得不到回应,心中便有了一丝不耐烦。但当她打开门,我看到她怀中婴儿的时候,我迟疑了,这么小的孩子能受的了吗?这位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心,温柔的说到:“没事,别看我们小,但我们可坚强着呢!”接着低头逗了一下自己怀中的孩子。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对这对坚强的母女说一声“加油”,同时也想对我自己说一句“加油”。
听说我要去南宫支援,南宫籍的同学发来问候的同时,还告诉我说她的家乡很美,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看看日历马上就是立春了,春天就要来了,我答应她等疫情过去,一定会再来看看她心中的南宫,那一定是花红柳绿,鸟语花香。南宫加油!中国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