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亲 援疆送光明--记河北省眼科医院援疆医生杨绍辉
河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队伍中有一位名叫杨绍辉的医生,援疆前他是河北省眼科医院的眼科医生,面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他毫不犹豫地挑起了援疆的重担,怀着家国情怀,加入了援疆的队伍。但是他的家中还有年迈的老母亲、上幼儿园的女儿和在外地上高中的儿子,家庭的重担落在同在医院上班的爱人毛爱玲身上,毛爱玲为他送行时说:“老公,国家需要我们!你尽管放心,踏实干好工作,保重身体,家里有我和眼科医院支持你。””

若羌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一个县,也是中国第一大县,地处南疆,气候干旱,风沙大,环境差,医疗技术落后,医疗人才短缺,杨绍辉大夫抵达若羌后,很快就担起了科室的重任。杨绍辉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援疆工作不仅是为当地百姓看病诊治,更要传播先进的医疗技术,把先进技术和理念留给若羌。在若羌一年多的时间里,杨绍辉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完善当地医生的知识结构,更新他们的治疗理念。同时他还填补了若羌临床诊断和技术的空白,完成了第一例眼球破裂伤缝合术;第一例癔症性盲诊断及治疗;第一例眼球壁异物取出术;第一例剥脱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第一例义眼台暴露的诊断;第一例丝状角膜炎的诊治;第一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诊断。这些第一次让当地医生收获颇丰,这是通过这些临床治疗,杨绍辉把先进的理念传输给当地医生,真正提高了他们的治疗水平。
看病人,尊重生命。一天晚上,科室给杨绍辉打去电话说:“来了一名好像泪小管断裂的患者,你来看看吧。”他二话没说,放下电话,赶往医院,对患者检查后,他告诉科室医生,患者是泪小管断裂,需要手术。因为是维吾尔族患者,由当地医生给他翻译交流后,患者同意手术。手术很成功,患者出院时说:“感谢邢台的专家给我治疗,不然,我需要去千里之外的库尔勒看病,那样的话会花费更多的钱。”



还有一位维吾尔族的老大姐来找他看病,患者拿出外地医院的病历说:“医生看看,我这是青光眼,是否需要急诊手术?若需要手术,你们帮我开个转院证明。”杨绍辉看看病历,上面写的也简单,诊断是“急性青光眼”,建议手术治疗。但是,他给患者详细检查后,告诉患者:“你目前不能确诊为急性青光眼,先把药物停掉,3天后再来找我。”患者将信将疑地说:“行吗?好吧。”3天后,患者再次检查,排除急性青光眼,患者只是脑梗塞引起的头痛。患者不用手术,更不用去外地治疗,她很高兴。杨绍辉不仅为患者解决了问题,而且使当地医生学到了避免误诊的知识和理念。此外,他还开展了微创翼状胬肉切除术、微创角膜异物剔除术、眼前节照相技术,普及了青光眼诊治新技术。此外,医院的党建工作、疫情防控、全民健康体检、维稳值班等工作,杨绍辉同样都做的一丝不苟,让河北省眼科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于若羌居民百姓,也体现了邢台眼科的金牌价值。

今年3月份,杨绍辉接到邢台市援疆指挥部的通知,要举办雨润天山——第十批援疆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书法展。在领会省指挥部精神后,杨绍辉建议我院耳鼻喉科的书法爱好者王建国主任投稿,王主任根据杨大夫在新疆的工作,写了一副:民族团结亲、援疆送光明。经过新疆自治区组委会严格挑选,王主任的书法作品成为河北省的11份展出作品之一,在自治区图书馆展出两个月。邢台市援疆指挥部领导说:“河北省眼科医院很牛,专家也是书法佼佼者,卧虎藏龙,咱们这不仅医疗援疆,也是文化润疆啊。”
河北省眼科医院的援疆工作,是落实中央的治疆方略的一个缩影。一个个援疆医疗人员,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中,肩负起国家的使命、医者的担当,他们倍感自豪,他们站在若羌县这片热土之上心潮澎湃:唯愿祖国强盛,人民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