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眼科医院 中西医结合眼底内科门诊开诊了
2022年3月1日,河北省眼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眼底内科门诊正式开诊。
眼底病是眼科疾病谱中较为复杂常见的一系列疾病,因其与全身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紧密相连,许多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系统等均可引起眼底病变,因此眼底检查可作为一些全身病变筛查和随访的重要手段。同时眼底疾病的病理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相对较难,是中老年人低视力和盲的主要原因。
河北省眼科医院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疑难复杂疾病方面上的优势,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技术和诊疗方法,在眼底病的诊治上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启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研究,70年代开启了荧光血管造影及激光治疗。100多年来,几代眼院人在眼底病诊疗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诊疗经验。张铭连教授带领的中西医结合眼科专家团队在继承医院丰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研究,在疑难复杂眼底病的治疗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方法,为众多患者送去了光明。
为进一步加强眼底病诊疗规范,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提高眼底病诊疗水平,我院成立了由中医和西医眼底内科专家组成的“中西医结合眼底内科协作组”,设置了“中西医结合眼底内科门诊”,由协作组专家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开启多学科会诊,为广大眼底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中西医结合眼底内科门诊的诊疗范围
1、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Coats病、视网膜血管瘤、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2、视网膜炎症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急性视网膜坏死、巨细胞动脉炎等;
3、 眼底黄斑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黄斑水肿、遗传性黄斑变性等;
4、全身性血管病眼底改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眼底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眼缺血综合征等;
5、视神经病变:视乳头水肿、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乳头炎、视神经萎缩等;
6、遗传性视网膜退行性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白点状视网膜变性、视锥细胞营养不良、Stargardt病、卵黄样黄斑变性等。
专家团队介绍
张铭连,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组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现任河北省眼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副主编。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8年,在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疑难眼底病、葡萄膜炎、干眼症等复杂眼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目络理论”,研制了视康颗粒等6种治疗疑难眼病的中药制剂。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持研究的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6项。发表学术论文131篇,主编、参编著作16部。
	
刘志强,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眼底影像检查与激光治疗科主任,学组副组长。从事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20余年,率先在河北省开展了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以及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疾病,在老年性眼底疾病、眼底血管性疾病、葡萄膜炎及一些遗传性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近期开展的玻璃体消融术治疗飞蚊症,解决了很多患者的痛苦。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眼底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参与研究的课题获河北省进步三等奖一项,邢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参与完成河北省眼科追踪项目3项,完成科研成果6项,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著作2部。现任中华医学会激光分会眼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中西医结合学组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石慧君,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学组副组长,河北省名中医,邢台市第八批市管优秀专家。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世中联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0余年,在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葡萄膜炎、视神经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全身病所致眼底病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研究科研项目10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撰写了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著作7部。
	
常永业,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组副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眼科与葡萄膜病学组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分会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委员,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二层次),获“河北省第九届青年科技奖”,河北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邢台市第八批市管优秀专家。1997年参加工作,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视葡萄膜炎、神经疾病、视网膜血管病、老年性黄斑变性、干眼症、眼肌麻痹等眼内科。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1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参编著作5部。
	
毛爱玲,副主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硕士,硕士生指导教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理事,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眼科与葡萄膜炎学组委员,邢台市中医学会委员。2001年7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后即从事眼科临床工作,目前已近二十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等血管疾病、各种复杂类型葡萄膜炎、视神经疾病、黄斑疾病等眼底病。参研多项省市科研课题,先后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邢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参与并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及参编多本著作。
	
王浩,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学组秘书。2007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2015年考入中南大学学习,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与科研工作,擅长视网膜血管病、视神经疾病、葡萄膜炎等疾病等的诊断与治疗,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研奖项3项。
	
张胜娟,副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0余年,在眼底病的影像学诊断及激光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疑难眼底病的诊断、眼底病及眼前节疾病的激光治疗。发表SCI论文2篇(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并完成科研成果4项,参与研究的科研课题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邢台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现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黄斑病学组委员。
	
赵晓丽,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河北省急救医学会委员和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神经眼科与葡萄膜炎学组委员。2010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视神经疾病、视网膜血管疾病。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作为副主编参编《中西医结合眼底病诊疗学》,参编《新编临床眼科学》。
	
袁立飞,主治医师,眼科学硕士。主要从事眼底病、眼底影像诊断与激光治疗和临床医疗管理工作。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发表临床和科研论文8篇,其中SCI 3篇。获河北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2019年被评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理事,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河北省急救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医院协会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邢台市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吕丽娜,主治医生,硕士研究生,学组秘书。眼底病的诊断与治疗,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大动脉瘤、视网膜血管炎、中浆、中渗、脉络膜血管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底病的诊疗,擅长眼底血管造影阅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及眼底激光治疗。发表临床和科研论文6篇,获邢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王聪颖,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疾病(如急慢性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血管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白塞氏病、儿童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参编著作3部,参与科研课题2项。
相关科研成果
学组成员先后承担眼底内科疾病相关研究2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主编参编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中,由张铭连教授带领团队主研的“中医目络瘀阻理论构建及治疗缺血性眼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项目,2020获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致病机制及干预研究”项目,获2016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活血通络颗粒研制及治疗缺血性眼病的应用研究”项目,获2012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慢性甲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项目,获1999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视康颗粒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项目,获2004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DNA突变外显率及中医辨证的研究”项目,获2006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专家出诊时间及地点
时 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正常开诊
地 点:门诊二楼东侧中西医结合眼底内科门诊
出诊人员:
|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 上午 | 张铭连 刘志强 | 王 浩 | 石慧君 | 张胜娟 | 刘志强 | 王聪颖 | 
| 下午 | 常永业 | 吕丽娜 | 赵晓丽 | 袁立飞 | 毛爱玲 | 
 | 
注:张铭连教授周一出诊地点为门诊二楼西侧眼科专家门诊5诊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