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云开见月明——眼外伤科郭吉红的抗疫日记
2022月3月15日 晴12~22℃ 地点:清河
谚语有云:“惊蛰冷,春风暖”,在这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我们继续执行今天的第十三轮的全员核酸检测任务,从隔离酒店出发的时候,迎着黎明的曙光依稀看到马路边上的柳树已有淡黄的嫩芽了。
	
尤记得刚接到任务时,是我下夜班的晚上18点,坐到饭桌前准备陪爸妈吃顿晚饭,护士长在电话中通知19点前紧急集合支援清河,爸妈赶紧张罗给我准备物品打包饭菜,一路疾驰,21时我们就已到达清河县坝营镇。大家连行李都没顾上整理,就匆忙投入到了核酸采集工作中,直到次日的凌晨三点才完成当天任务,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镇政府的会议室稍作休息,准备次日的工作安排。这时,突然又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需要有人临时去学校采集核酸,可能需要两三个小时,时间紧,任务重,回来以后又得继续完成下一步的任务,这意味着不可能再有休息的时间了。初春的凌晨三四点钟,是让已经忙碌了一晚上的我们觉得又冷又困的时刻,但当大家听到有任务,都强打起了精神,冲了上去,争先报名,“让我们去吧,我们还能坚持!”就这样奋战到次日中午十二点半,大家在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后才前往隔离酒店稍事休息。
	
	
	
这次疫情因奥米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强在全国多个省市肆虐。院领导们的协调、调度,在第一时间就为我们带来了充足的防护物品、生活物资,让我们安心,更让我们倍感贴心。其中有一个让我感到特别暖心的细节:领导们在百忙之中,还考虑到了我们女士的特殊时期,为我们准备了卫生用品。细节见真情,枝枝末末的关怀都充分体现了我们眼院人的传承和理念。院领导、护理部赵翠联主任、医务科穆瑞娟科长、科室护士长、同事们都纷纷打电话、发信息,表达对我们深切的关怀与爱护,询问我们有无困难,总是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在清河的队友们也是团结一致、积极争先、互帮互助。任务结束早的队友都会询问一句:“还有其他的任务安排吗?哪里需要支援,让我们去!”遇到困难多、任务重的,男士们都大显身手,冲锋在前,“这个任务安排我吧,让我去!”
在疫情面前,我感受到了大家团结一致、相互协作的宝贵精神,冲在前线的不光是我们医务工作者,还有众多的基层干部。镇里的书记一天只睡一个多小时,村里的干部也都舍小家为大家。我支援的村子叫西潘村,村支书是个成熟稳重的小伙儿,疫情来临,他顾不上已经怀孕6个月的妻子,时时刻刻都吃住在村里,凌晨时分就来镇里接我们回村,回村的路上就开始安排召集村民,确保我们一到就能立即开始采集核酸工作,他积极维持秩序、统计人员、协调各种大小事项。不论是大喇叭里苦口婆心地宣传防疫政策,还是安排日常的环境消杀,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精神,这种精神也一直感动着我,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奋楫笃行的使命与责任,我为自己生在中国感到自豪,为自己能参加这次任务而激动不已!
	
3月14日感染专家张文宏主任说:“这是抗疫两年以来最艰苦的时期,与其说是冬季还没有过去,还不如说是一次倒春寒。”这次的抗疫体会让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无数人的努力,理解了责任与担当的意义。
惊蛰过、春分到。相信我们中华民族一定会“剥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供稿:眼外伤科郭吉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