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隐形超人”——核酸检测工作者
	
2022年4月3日11时30分,清明节放假第一天,我刚下夜班回到家,就接到夏建朴主任的电话,市卫健委需紧急组建一支40人的核酸检测队伍支援上海。13时30分,集合完毕。16时10分,到达正定机场,短短四个小时,来自全省3个地市105家省市属医疗机构共同组建的180人 “河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驰援上海。
	
	
当晚19时我们抵达上海虹桥机场,此时的上海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喧嚣,繁华的街道空荡荡的,只能看到各地前来驰援的大巴车。到了这里才知道此次的任务比想象中更艰巨。我们核酸检测医疗队援助的是疫情最严重的浦东新区,当晚我们就开始着手制定方案,连夜建造气膜实验室。4月5日经上海市卫健委的生物安全测评,河北援沪气膜实验室正式全面完成。在四支外省援助浦东新区核酸检测队中第一个具备检测能力,并得到当地的认可,“浦东四个队,河北队最快,效率最高。”
	
	
为保证核酸检测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分为三组,日夜轮岗。只有当采样工作完成后,我们的工作才正式开始。每个午夜时分,城市已经睡着了,而核酸实验室却灯火通明,活跃着一个个“全副武装”的核酸检测人。我被分配到样本制备区,两人配合,拧盖儿,加样,盖盖儿。每日上万标本的重复加样动作,腰酸背痛,手指麻木早已成了我们的通病。前几日上海的温度达到三十多度,外围区和试剂准备区的室温已将近40℃,负压环境中要持续工作八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之久,当我们从气膜实验室出来时,全身衣服早已湿透,脸和耳朵被勒的生痛,甚至破皮。即使这样也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4月10日晚上20点10分突然接到紧急任务,组建临时突击队,不到十分钟的功夫,已有几十人报名,我也是其中的一名。等再走出实验室时已是凌晨3点,加上后续标本复查,这一次全体队员整整连续工作了46小时之久。
	
4月16日接到任务要连续6天进行不间断的核酸大筛查。为最大程度提高核酸检测效率,总领队又向河北省卫健委申请了二十多台提取、扩增仪器。重新调整人员编组,全力以赴投入到大筛查攻坚战中。核酸检测大部分环节都需要手工完成,连续多天单日核酸检测量不少于5万多管,致使我们好多人的肩膀和颈部都是僵硬的,且长时间在负压环境中全神贯注工作,有点头晕耳鸣,手指疼痛更是常态。
高强度的工作模式,虽然很苦很累,但没有一个人退缩。“黄埔战疫执白甲,不破新冠终不还”,这是我们河北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的战疫口号。22号又要开始新一轮连续5天的核酸大筛查,我们已开足马力,助力上海尽早遏制疫情蔓延,还魔都昔日繁华!
虽在外援助很辛苦,但我深知留在医院坚守的同事们更是不易。科里还有两位同事在支援廊坊,还有一位同事家里有事请了长假,也就是说我们科14人中又少了三分之一的人手。自2020年6月医院建成启用核酸检测实验室以来,科室就因人员不足一直处于加班加点连轴转的状态,最近一年因为疫情需要,每天值夜班人员就需要两名,24小时内不间断每两小时完成一轮核酸检测任务,一天要做9个批次,同时医学检验科还要担负全院的各项日常检验工作,我们上午完成检验科的工作后,好歹扒拉两口饭就穿上防护服进入核酸检测实验室,一直工作到深夜10点、11点。现在科里一下少了四个人,同事们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是我们科是一个团结、富有战斗的集体,工作任务再艰难再繁重大家都咬牙坚持,没有一个人退缩,在夏建朴主任的统筹安排下,大家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听说当我们三人奔赴前线后,夏主任担心大家撑不住,无法完成工作,着急上火眼睛长了大大的麦粒肿,科里年龄最大的米老师平日负责排班工作,他对夏主任说,你放心吧:“我已经排好班次,即使人员再少,咱们也坚决不能把工作掉地下。”科里的年轻同事,带着仨孩子、俩孩子的宝妈们更是积极响应,纷纷表示让主任放心,家庭困难再大也要先把工作完成,有我们这样执行力超强的战斗集体,还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还有什么疫情是不能战胜的!让我们在不同的战壕里并肩作战,早日抗疫成功!
图文:医学检验科段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