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先进、争先锋”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播(三)】平凡的白衣天使 英勇的抗疫战士
编者按:为了纪念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院团委组织开展了“学先进、争先锋”征文活动,各科室青年职工踊跃参加,截止到6月初,共收到稿件20余篇,他们用行动讲述着那特殊而又有意义的“疫线”青春,散发出新时代特有的青春光芒。
平凡的白衣天使 英勇的抗疫战士
青光眼与眼眶病科张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说道,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今年,已经是我们抗击疫情的第三个年头,全国各地星星点点的无症状感染者让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无数白衣天使化身抗疫战士,为了人民健康,为了祖国山河无恙,白衣执甲,逆流而上。
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一批又一批眼院人前赴后继,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穿上白色的隔离衣,平日里青春靓丽,雷厉风行的同事们变成了一个个笨拙的白胖子,面目模糊,行动迟缓,我有些想笑,可转眼看到她们脸上口罩深深的勒痕,嘴角还没扬起,反而湿了眼眶。她们,或是嗷嗷待哺的孩子母亲,或是婚礼没办,婚假没休的新娘子,或是步履蹒跚疾病缠身老人的子女。可穿上隔离衣后,肩上就担负起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2021年1月26日,听说在南宫驻守的晓冰老师负责的某小区筛查出一名新冠确诊病例,我害怕又担心,她腰椎不好,长时间在刺骨的寒风中站立采集核酸,能受得了吗?年龄大了,高强度的工作,七八个小时吃不上饭,身体行不行?与确诊病例如此近距离接触,万一被感染怎么办?我给她打去电话,你年过五旬,还主动申请去南宫,那么近距离和新冠病人接触,难道不害怕吗?她说,去掉白衣天使的光环,我也是有孩子有家庭的普通人,面对死神谁不害怕,但同时,我是一名白衣战士,科里的姐妹们都能克服种种困难奔赴一线,我也能,在我最后的职业生涯里还能有这样一次最美逆行,我很开心,无怨无悔。是啊,人民有需要,我们怎能退缩不前?
还有丽青,一个刚满一周孩子的妈妈,当时我问她,你家宝贝那么小,你在南宫待了一个月,想孩子吗?她瞬间红了眼睛,忙的时候顾不上想,就怕休息的时候,睁眼闭眼都是孩子,每分每秒都充满了思念和牵挂,拿着手机也不敢和孩子视频,最怕孩子哭着找妈妈……可是,如果能再来一次,我依然会做同样的选择。等孩子长大后我会自豪的告诉她,那个穿着隔离服的天使是妈妈,那年党和人民需要她,妈妈离开你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啊,人民有需要,我们便奋不顾身。
作为眼院人,不仅仅在家乡陷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其他城市出现疫情,我们也全力支援,责无旁贷。2022年的廊坊市,疫情此起彼伏,反复无常。我们科室许文静,2个孩子的妈妈,还有年迈的父母、公婆需要照顾,3月19日晚11点许文静接到科室紧急通知,需带队支援疫情重镇廊坊霸州市胜芳镇,她迅速收拾行囊,连夜出征,第一时间投入工作。陌生的城市,第一次入户采样,由于工作量大,配合不默契,采样过程困难重重,体力透支严重。但作为领队,许文静迅速熟悉环境,安抚队员情绪,积极联系当地街道办、社区、志愿者,为大家加油打气,终于一切进入正轨,采样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逆行者们坚守一线,做大家安全的“守夜人”。她说,深入到疫情中心,看着昨天采样的普通人今天就成了确诊病例,身体和心理承受着双重压力,真的感受到身为抗疫人的不易,但同时又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还有赴辛集支援的杜萌珊,赴清河支援的宋莹莹,赴任县支援的黄园媛,赴襄都区支援的周美美、冯丽青、田若岩,高铁站执勤的郭英伟……人民需要我们,我们便挺身而出,这便是医务工作者对人民的承诺!
而我,因为尚在哺乳期,没能去抗疫一线,留守在家。由于科室人员紧张,而疫情防控工作繁重又紧急,因工作需要,护士长及时合并班组,我们剩下的同事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边工作边学习院感相关知识,为患者及家属采集核酸,监测体温,严格落实一床一陪护等各项制度。我能做的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尽我所能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保护好他们就是守护好我们的家园。真的,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家国”这个看似宏大的字眼,显得如此真实而真切,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们也能成为别人眼里的英雄,保家卫国。
穿上白衣,执甲逆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不舍与留恋,可当他们接到任务的那一刻,便义无反顾、毫无怨言的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使命,竭尽所能与疫情作斗争。青年一代用肩膀扛起责任,用奋斗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看到的所谓英雄事迹只是无数抗疫大军的冰山一角,更多的人,更多的事,都在默默不语只管付出的人中流逝,只留给我们一个个不断前行的背影。也正是无数这样的普通人,以守家即守国的担当,以护国即护家的赤诚,点亮黑夜,驱走寒冬,迎来阳春万丈曙光。谢谢你们,谢谢你,谢谢我,谢谢千千万万个抗疫一线的每一个人!你们辛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