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先进、争先锋”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播(十六)】聚百年理想 燃青春热血
编者按:为了纪念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院团委组织开展了“学先进、争先锋”征文活动,各科室青年职工踊跃参加,截止到6月初,共收到稿件20余篇,他们用行动讲述着那特殊而又有意义的“疫线”青春,散发出新时代特有的青春光芒。
聚百年理想 燃青春热血
眼科门诊刘云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在百年历程中,我们诞生了团旗团徽团歌,铸就了青春的色彩,更留下了铿锵的脚步。百年来,每一次风浪搏击的天空下,青年人挥洒着青春的汗水,积极投入到祖国的伟大建设中。
从新冠疫情爆发后一批又一批冲向一线的医护人员,到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青年志愿者们;从不忘初心,把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到卫国戍边筑魂喀喇昆仑的青年战士陈祥榕、王焯冉、肖思远;从平均年龄只有30到33岁的“天宫一号”“嫦娥”科研团队,到北京冬奥会残奥会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一代代青年在奋进中绽放了最美的青春之花。
无奋斗,不青春!李大钊先生说:“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而奋斗不懈,自强不息,一直是我们当代青年不变的主题。
庚子年春节,新冠肺炎横行,一时间,人心惶惶。尽管形势严峻,危险重重,但中国,从来都不缺英雄。当接到需要支援武汉抗疫的消息,我们没有丝毫犹豫,纷纷递交请战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是每个人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当青年护士赵阳为了去往一线剃除一头长发的时候,当大家都随时做好出征准备的时候,当无数英雄在一线,在那么多日日夜夜里挥洒热血,挥洒青春,呕心沥血的捍卫全国亿万人的生命时,每一个人都是一位真正的战士,都是那么无私无畏而又光芒万丈!
2021年初,伴随着新闻里南宫确诊病历的新增,两例,三例,四例……疫情再一次给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街道上已经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水马龙的繁忙。全市人民又一次投入了这场紧急的战“疫”中。1月23日,在陈院长的带领下,作为医院派出的第5批赴南宫核酸采集人员,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临时接到通知,全体入住南宫丰翼中学继续承担接下来的核酸采集工作,于是大家暂时放下了对父母的担忧,放下了对孩子的思念,放下了对爱人的不舍,没有丝毫怨言,全身心投入到接下来的任务中。去往宿舍的路上我思绪回到了第一次出发去南宫,那是1月16日晚上11点半,睡梦中我接到了护士长打来的电话,“云儿,护理部通知明天早上七点集合到南宫进行核酸采集,咱科去五个人”,顿时困意全无,我和科里的四个姐姐开始在群里一遍遍熟悉咽拭子采集的注意事项,穿脱防护服的标准流程,探讨该准备些什么东西。尽管疫情爆发以来,我们都第一时间递交了去前线的申请,时刻做好了奔赴一线的准备,但真到了这个时候心里还是百感交集。忐忑,因为不知道前线是什么情况;骄傲,因为能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害怕,因为怕自己出一丁点差错。
次日到达之后,我们迅速开始进入准备工作,帽子,口罩,防护服,鞋套,面屏,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马虎。穿戴整齐之后,平日里嘻笑打闹的姐妹,此刻俨然变成了一个个超级英雄。我们这些人里面有新婚的姑娘,有舍下年幼孩子的母亲,有放下年迈父母的儿女……一次次在深夜在凌晨接到出发南宫的电话便奔赴战场,一次比一次熟练的穿脱防护服,一次比一次默契的配合,一次比一次规范标准的采样。
那些日子里,多么爱美的女孩每次穿上防护服就变成一个个胖鼓鼓的大白,一张张笑脸被勒出痕迹,一双双娇嫩的手在寒风中一次次的喷着手消,冻得又红又肿,刺骨的疼。经常一连10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经常到下午四五点,才能迎着风,趴在我们的专属餐桌---路边的空调外机和汽车尾箱上大口大口的吃着盒饭。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这是我们青春最好的模样;那些日子里,为了方便操作,提高效率,我们都变成了服装设计师,给每件防护服配上了自制口袋,再粘上黄色垃圾袋,戎装备齐,几十层的楼梯爬起。虽然衣服被汗水浸湿,虽然面屏被雾气模糊,虽然被口罩闷得喘不过气来,我们只需靠在楼梯扶手休息1分钟,就又开始催促志愿者奔赴下一户。
疫情常态化防控这几年里,科室里的姐妹只要接到出发电话,都二话不说冲向战场。高铁站,高速口,预检分诊点,核酸采样点…都有我们奋斗着的青春的最好模样。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从“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到“青年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再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奋斗始终寄托着国家和民族对青年的无限希望。
峥嵘岁月,不负韶华。100年的栉风沐雨,如期而至,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那么多的路程,做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新时代大旗已经传到吾辈青年手中,我们有责任共同建设祖国,为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