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分为甲、乙、丙三型,传播途径是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全身乏力,疲劳嗜睡,全身性肌肉酸痛以及呼吸道产生的一些症状如咽痛、咳嗽等。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者、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如何预防
-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替代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建议不要迟于暴露后48小时用药。可使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等(剂量同治疗量,每日一次,使用7天)。
- 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1、勤洗手;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3、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4、加强体育锻炼;5、均衡饮食,平衡心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6、多喝水,常吃水果蔬菜,适当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7、注意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避免外感风寒;8、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9、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
流感是非常常见的疾病,而且基本上都能治愈。因此,患者不必过于担心,保持好的心理状态,积极治疗即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祝您健康!
供稿:内科梁玲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