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光明延续
―承德30岁小伙逝后捐献眼角膜 两患者重见光明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30岁小伙金力勇不幸罹患癌症,2013年2月25日离世。当他在生命时钟倒计之际,他说服家人,决定捐献自己眼角膜,将光明留给需要的人。
而立年罹患绝症
金力勇本来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慈祥父母、娇妻爱女,一家人其乐乐融的生活在一起。“2011年11月的一天,他在上班的时候无意中摸了一下脖子,发现起了一个大包,也并没有太在意。回家后就和我说了,我们就一起去了医院检查。”他的妻子郭生珍红着眼睛说。医生告诉我们“不像好东西”,去北京的专业医院查查吧!于是我们就到北京大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左肺转移癌,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病已到晚期,在哪儿治疗都一样。根据医生的建议,我们就回到了承德市的医院进行治疗。
胸腔积液越来越严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寝食难安,2012年2月不得已住院治疗。经过化疗及配合治疗,情况一度趋于稳定,可惜8月份中断了一段时间,导致病情又加重了。所以,金力勇这个时候找到医生,说出捐献自己的眼角膜意愿。
捐角膜大爱无疆
得知儿子逝后要捐献眼角膜的事情后,父母不同意!按照老一辈的说法,死后再托生会是瞎子。妻子不同意!死别已经让她心碎,怎可再添刀割!?他就给他们讲道理,“死后一捧灰,啥用没有,还不如给社会做点儿贡献,给家人留点儿念想,让他(她)替我继续看这多彩的世界。”如此这样天天进行耐心做工作,一直说到家人含泪点头。2012年11月4日,他委托家人从承德市红十字会领来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并在上面郑重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2013年2月25日下午16时04分,金力勇安祥地走了,承德市的天空中飘落着大片大片洁白的雪花,老天也在为他送行。在该市殡仪馆,我院医生王珂、刘春宵顺利的取下了金力勇的一双眼角膜,小心翼翼的放在了事先准备好的营养液里。
两患者重见光明
26日凌晨,我院的救护车载着金力勇的“大爱”,在清冷的空气中疾驰,两位苦苦等待光明的患者将告别黑暗。在角膜病科处得知,受捐者是两位圆锥角膜病患者,一位是21岁邢台人,另一位是17岁的张家口患者,等待供体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我院副院长、角膜病科主任吴彦超说:“圆锥角膜患者唯一重见光明的途径就是更换眼角膜,等过两天患者去掉眼睛上的纱布,就可以看见光亮,出院时视力完全可以满足生活需要。”张家口患者的父亲告诉我们,他为了孩子的眼睛能重见光明,曾多次四处寻找供体,但一直没有结果。他们都十他感激角膜捐献者,并表示也要签署角膜捐献志愿书,捐献眼角膜。
角膜缺口仍很大
据我院角膜库负责人鲁韶音介绍,角膜病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绝大多数是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40-69岁年龄阶段的人群,而复明的唯一手段就是进行角膜移植手术。由于眼角膜的捐献者太少,医院每年只能进行大约300例角膜移植手术,还有很多失明者目前只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因此,她向社会呼吁:“希望有更多像金力勇一样心存大爱的人,身后能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为他人留下一片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