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为脑瘫患儿捐款
献出一份爱心,就传递一份生命的热度。近日,我院善良的耳鼻喉科医护人员,自发为前来看耳病的脑瘫患儿捐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温暖、感动着这个苦难的家庭。
一个特殊的耳病患者
幸福的家庭大体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几天前,我院耳鼻咽喉科抬进来了一个特殊的耳病患者。经简单了解,医护人员得知孩子患有先天性脑瘫,现在已经18岁了,生活不能自理,全身肌肉已萎缩……。经检查,孩子被确诊为软骨膜中耳炎,需入院治疗。
从孩子妈妈口中得知,18年前,隆尧县固城镇火连庄村农民刘秋来家迎来了第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生儿的降临给一家人带来了莫大的欢喜,因为是男孩,给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吉祥,希望能带来吉祥,也希望孩子一生吉祥。然而事与愿违,孩子出生一个多月,一家人发现躺在床上的孩子不能动,可把家人急坏了,急忙抱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这个消息尤如睛天霹雳,将一家人击倒,对于一个本不富裕的小家,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救治孩子,先后在省、北京等脑瘫医院治疗,花去了亲戚朋友处借来的6万余元,也没有治好。“今年这孩子18了,在这18年当中,我们和孩子受了不少痛苦,因为孩子不能自理,吃一口喂一口,大小便就别说了,都是我抱着大小便……。”患儿的母亲刘瑞霞红着眼睛说。
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孩子病情特殊,无法下床活动,身体生理机能差,经常生病,且又很难治愈。5月份耳朵得了软骨膜中耳炎在县医院治疗无果后,转到我院进行治疗。
一个不约而同的善举
入院后,细心的董月兰护士长从侧面了解到,患儿家只有两亩薄田,没有其它经济收入,全靠男主人农闲时外出打零工挣点钱给孩子治病或贴补家用。家中还有一个老奶奶和一个即将上初中的13岁弟弟,因家镜贫困,孩子考上了市中学,父母也没有叫他上。
一个小小的善举,不足以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但却可以温暖、滋润他们备受生活折磨的心……。董护士长,这100元钱你帮我捐给这个苦难的孩子吧,让他买点营养品;护士长,这300元帮我给捐给患儿母亲吧,让她贴补点家用;护士长,这200元帮我捐给他们家上学的孩子吧,让他买件衣服或买点文具;护士长,这50元……!耳鼻咽喉科的医护人员,不约而同的纷纷慷慨解囊,自发的为刘吉祥捐款3000余元。当科主任刘朝兵、护士长董月兰将该科医护人员捐献的善款交到患儿母亲手中时,这位年近40岁的中午妇女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并让患儿学自己说,谢谢大家,刘吉祥用生硬且模糊的话对大家说:“谢谢大家”。
一个饱含人性的治疗方案
医者仁心。据耳鼻咽喉科负责人刘朝兵介绍,脑瘫患儿入住耳鼻咽喉科后,医护人员给予的最大限度的关照,迅速进行了会诊,敲定了治疗方案。“因为患儿无法坐起,只能躺在床上,这给医护人员治疗带来了极大不便,为了给孩子测量体温或取血液化验,护士们总是蹲在床前,遇到患者不配合时,一蹲就是半个小时,蹲得腿麻了,干脆就跪下……!”护士长董月兰说。
“经过几天的精心治疗,刘吉祥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并逐渐好转,但还需在医院进行后续观察治疗。我们考虑到患者家庭的特殊情况,经和院领导请求,为其减免了大部分治疗费,现在正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然后准备让患者拿着我们的治疗方案,回所在县医院治疗。考虑一是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二是县医院费用相比低些,报销比例也大些,减轻家庭负担。”副院长、耳鼻咽喉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王春华的眼睛里跳跃着慈爱的光芒,真诚的说。耳鼻喉科医护人员的善举,深刻诠释了患者前几天特意送来的一幅字,“仁慈博爱 医术高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