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他的眼睛看世界
---张家口农民捐献角膜使两患者重见光明
一个人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张家口市万全县旧堡镇旧堡村农民刘振亮,在他生命时钟倒计之际,毅然决定捐献眼角膜,为他人留下一片光明,拓宽了生命的宽度。
屋漏又逢连夜雨 儿患重症已患癌
今年54岁的刘振亮,是万全县旧堡乡旧堡村人,是党员,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的家庭原本很美满,善良贤惠的妻子,懂事的儿子和女儿。2011年3月,在砖厂打工的刘振亮的咳嗽加重,痰中不断的血丝让他心中的疑虑得到证实,他被医院确诊为双肺气肿、阻塞性肺癌。医生当即建议他住院进行手术,做肺部部分切除。而且医生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像他这样的情况经过手术治疗后,至少可以延续5年的生命。
手术是生存下来的唯一希望,可刘振亮似乎早有了自己的决定,他的回答让家人几乎晕厥。他对医生说:“知道结果就行,我不住院、不治疗!”任凭妻子和儿女们撕心裂肺地哀求,都无济于事。妻子甚至跪在地上求他:“医生说你能活,你自己却不活,你就能狠下心舍了我们娘仨,这不是拿刀子挖我们的心吗?”妻子的眼泪打湿了刘振亮的手,却没能动摇他的决定。
对于刘振亮,他只能将眼泪咽到肚子里:“家里一年就那么点收入,我治病花完了钱,儿子一个月2000块的药钱从哪来,我治病不是等于要儿子的命吗?再说,做了手术后,就成了一个病人,干不了重活,只能拖累这个家。”
早在刘振亮确诊肺癌的前一年,也就是2010年,当时只有27岁的儿子刘海飞就被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因为患病,刚结婚不到一年的刘海飞就离婚了。慢性肾炎没有治愈的好办法,只能养,生活环境不能潮湿、饮食必须清淡、不能干重活,每天还要服用大量的中药、西药,一个月下来需要2000多元,这个主要靠种地收入的家庭早已拮据不堪。
感恩心回报社会 尽大爱捐献器官
万全县组织部获知他家里的情况后,组织了捐款,给刘振亮送来数千元的爱心救助款。村干部得知情况后,为家里三口人都申请了低保,每人每月保障103块钱的补助。同时,村里、县里、以及县里各单位还纷纷组织捐款,献出爱心,据了解,截止目前,刘振亮一家已经收到善款近两万多元。看着送到自己手里的爱心捐款,刘振亮红着眼眶说:“这样好的社会,我再活一百年也活不够,如果哪天我走了,我希望还能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肺癌越到晚期,刘振亮就越是睡不好,一睡着就喘不上气,然后就会被憋醒。为了能让他睡个稍微舒服点的觉,妻子和儿女一直坚持睡前为他按摩,每天一两个小时,从不间断。
妻子刘天枝和儿子刘海飞的手按摩着刘振亮的背,刘振亮趴在枕头上轻闭双眼。妻子和儿子手上的力道很轻,刘振亮的身体却感到疼。因为身体的疼,他的心才疼,他预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2012年11月26日,刘振亮硬拽着女儿陪他走进了张家口市红十字会,他毅然在器官捐赠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那一刻,暗自流泪的女儿突然就哭出了声。刘振亮希望他死后,将自己的两个眼角膜和两个肾捐给有需要的人。
两患者重见光明 用他的眼睛看世界
2013年6月21日,刘振亮去世。邢台市眼科医院医生段少英、王珂,在张家口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顺利的取下刘振亮的一双角膜,小心翼翼的放在事先准备好的营养液里,并连夜驱车返回医院,因为那里有两位苦苦等待光明的患者将告别黑暗。在角膜病科处得知,受捐者是两位圆锥角膜病患者,等待供体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我院副院长、角膜病科主任吴彦超说:“圆锥角膜患者唯一重见光明的途径就是更换眼角膜,等过两天患者去掉眼睛上的纱布,就可以看见光亮,出院时视力完全可以满足生活需要。”
即以为人己愈有,即以予人己愈丰。农民刘振亮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人间大爱”将被世人铭记,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他留下了一双角膜让他人重见光明,美好的生活,同时也留下了一双眼睛,继续看着他深爱着的亲人和五彩缤纷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