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室“同声翻译” 聋哑患者满意而归
进入暑期以来,医院患者明显增多。每到这个时候,我院的每一名医生、护士和后勤行政人员都打起十二分精神,不顾酷暑难耐,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积极应对暑期就诊高峰,确保为每一名就诊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目前,就诊高峰即将平稳顺利渡过。这其中,偶尔出现的“插曲”更是挑战着医院的接诊能力。8月16日,在我院门诊楼四楼就上演了一场四个科室出妙招“同声翻译”、共同服务了一名聋哑人患者的好戏,为我院“精益求精、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这天一大早,医院门诊大厅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预示着又将是忙碌的一天。在门诊四楼收费处,端静正紧张有序的为患者办理收费业务,突然,一个特殊的患者打乱了她的节奏,这位患者不停地向她比划着一些让人看不懂的手势,端静判断这可能是一个聋哑患者,随即便将需要填写的信息写在一张纸上,递给了这位聋哑人。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样的方式可以顺利的完成对这类特殊患者的服务,然而,这位患者递回的纸上写的全是不相干的文字和数字,并仍然不停的向端静的比划,一来一回,时间耽误了不少,这下可难住了端静,看着后边排队着急缴费的患者,她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部门负责人张志格,并向后边排队的患者示意请给予聋哑患者理解和照顾。
张志格当时正在忙于和银行的工作人员对接业务,了解情况后,她第一时间把电话打给了门诊部副主任高志英请求帮助。随后,高志英来到四楼收费处找到了这名患者,几番沟通之后,仍无法理解聋哑患者的表达,看着病人焦急的神情和慌乱的手势,高志英脑中一闪,在医院洗衣房有两位聋哑人员工,她们是不是能帮上忙呢?随即她就拨通了洗衣房负责人孙春梅的电话。过了几分钟,孙春梅和洗衣房的一位聋哑人员工王凤匆忙赶到了四楼收费处。
两位聋哑人一碰面,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在互相比划中,使在场的人了解到,这位聋哑患者叫张卫青,家中丈夫和公婆都是聋哑人,她还提供了一个手机号码,经拨打后发现是空号,而且,困难的是王凤也无法获知这位患者到底是要看什么病,而且她发觉这位患者可能在智力上也有一些问题,所以王凤只能耐心的一点一点猜着问,问到牙齿是否难受的时候,患者张卫青连连点头。于是,门诊部高志英、洗衣房孙春梅、王凤一同陪着患者来到口腔内科,了解到情况后,程瑞卿大夫接待了这位特殊的病人。程大夫在为张卫青初步检查后,向孙春梅解释目前患者的牙齿只能做初步治疗,由于后期需要麻醉,最好有家人陪同时再做进一步治疗,孙春梅将程大夫的意思传达给王凤,王凤再用手语耐心地传达给了患者张卫青。就这样,收费处、门诊部、洗衣房、口腔内科,四个科室共同完成了一次对聋哑患者“同声翻译”的特殊服务,最终使患者顺利做完治疗满意而归。
有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听障人约有2000多万,由于大多数医护人员不懂手语,绝大部分聋哑人在医技条件不断改善的背景下正遭遇着“看病难”。对弱势群体的诊疗,我院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将“精益求精、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发挥到极致,做到特殊病人特殊对待。我院张铭连院长在事后谈到:“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救治和关怀,是医院对社会的一种回馈,也是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行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 ‘精益求精、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全面引导大家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让他们都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