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扁桃体该“退休”了吗?耳鼻喉科医生为您解答
一、扁桃体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扁桃体是位于咽喉两侧的一对扁卵圆形“小肉球”,就像身体的“守门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它能分泌淋巴细胞和抗体,帮助抵御细菌、病毒入侵。
但咽喉作为呼吸和进食的必经之路,也容易藏匿病菌。当人体因疲劳、受凉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扁桃体可能“失守”引发炎症,出现红肿、化脓、发烧等症状。
小贴士:别把扁桃体当“摆设”!儿童期是它最活跃的免疫训练营,成年后功能才逐渐减弱。
二、扁桃体该不该切?
扁桃体虽是“功臣”,但反复发炎或引发其他问题时,可能需手术切除:
1、反复感染:每年急性扁桃体炎发作4-5次以上,或引发扁桃体周围脓肿;
2、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吞咽,尤其儿童可能出现打鼾、睡眠呼吸暂停;
3、引发并发症:如风湿热、肾炎、心脏病等,需切除以控制病情;
4、肿瘤或角化症:单侧肿大、溃疡或表面异常角化,需警惕肿瘤可能;
5、长期低热:长期37.5℃-38℃低热,排除其他病因后考虑切除。
三、扁桃体手术怎么做?术后要注意什么?
目前手术多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微创精准、恢复快,需住院约1周。
术后1-2天:建议流食(如牛奶、米汤),禁止漱口、用力吐痰;
术后3-7天:半流食(如粥软面条、蒸蛋羹),避免纤维多的食物(如青菜、粗粮),避免剧烈运动、高声说话,警惕迟发性出血(多发于术后5-6天)。
术后10天后:创面保护膜脱落,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四、这些情况不能做手术!
扁桃体切除有严格禁忌症:
❌ 急性炎症期:需等炎症消退后3-4周手术。
❌ 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友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
❌ 慢性病活动期:如高血压、肝炎、肺结核未控制时。
❌ 女性月经期:需避开经期及经前期。
❌ 免疫缺陷家族史:或白细胞计数过低者。
医生贴心提醒:扁桃体是否切除需综合评估,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若术后出现大量出血、持续高热等异常,需立即就医。科学认知扁桃体,别让“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专家简介
张晓岚,河北省眼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嗓音专业委员会会员。擅长咽喉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嗓音疾病的检查及嗓音矫治。在对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疑难病危重疾病的抢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青年医师骨干”,曾在北京友谊医院进修学习,专注于咽喉科疾病及嗓音医学的研究学习。在多个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并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供稿:耳鼻喉科张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