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照亮沙漠绿洲
------记邢台眼科医院援疆大夫张武林 2010年3月以来,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邢台眼科医院已派出了4批副高以上眼科医生参加援疆工作,他们在巴州燕赵蒙医医院以高超的技术、高尚的医德不仅展示了百年名院的风采,更是给当地的医务人员和群众留下了眼院人严谨、勤奋、热情、朴实的良好印象。本文所记录的正是第三批援疆大夫张武林在新疆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感人事迹,希望广大医务人员能通过他的事迹有所启迪,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修强铸”活动中,以身边先进人物为榜样,并结合全市卫生系统当前开展的学习刘琼芳、余文丽先进事迹活动,立足岗位实际,扎实创先争优,力争涌现出更多更好的先进人物和典范事例。河北的专家不比北京的差 2011年3月初,做为第三批河北省卫生厅智力援助巴州燕赵蒙医医院医疗专家之一的张武林,经转乘军用飞机抵达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援疆工作。 在抵达次日,他与同行的14名专家经过简单休整,就奔赴巴州燕赵蒙医医院各自的岗位开始工作。这家由河北省卫生厅资助建设的蒙医医院设计床位200张,因技术力量不足,目前仅开放了60张左右。医务人员尤其是高级医务人员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就医需求,并成了医院自身发展的瓶颈,张武林刚到那里时医院连一名专职眼科医生都没有。为了充分发挥援疆工作医疗专家的作用,省卫生厅领导经研究决定从这一批专家开始,在援助工作期间不仅要在燕赵蒙医医院做好工作,还要力争在巴州八县一市其他医院开展手术和义诊,尽最大努力帮助当地尽快建立自已的医疗骨干队伍。张武林他们一行15人出发时对这里的工作量尽管有了一些心里准备,但到这里后,面对大量患者渴求的目光,远远超乎了他们的想象,他们只得放弃个人的休假时间,一干就是三个多月。张武林每周一至周五在燕赵蒙医医院出诊,周六、日到库尔勒市第一医院、静县医院等地做手术和义诊。因为语言沟通有一定困难,加上当地医疗水平所限,很多患者刚开始对河北专家的技术有一些不放心,在他们眼中只有从北京来这里做过手术的专家才能治好病,所以起初尽管前来看病的人不少,但接受手术的不多。直到有一天,一位维吾尔族记者的母亲双眼已患白内障多年,因受当地医疗条件所限,一直未接受手术治疗,生活质量很差。张武林通过多次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并反复耐心地解释手术过程,使患者终于同意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第二天为患者打开眼罩的时候,老人家高兴地笑了,全家人都笑了,他们以最开心的笑容肯定了张武林大夫的手术效果,并用最质朴的语言和行动对张武林表示了感谢。从此,找张武林看病和手术的人越来越多了。一位一只眼睛曾在当地做过白内障手术,但术后效果不佳的80多岁老人找到了张武林,想请他为自己另一只眼睛做白内障手术,张武林随即答应并为其做了各项检查。当了解到老人家第一次手术用了两个多小时,且术后效果不佳,现在仍对手术心存疑虑时,张武林明确告诉患者和她的亲人,这次手术时间预计也就十几分钟,一定会尽全力做好这只眼睛的手术,不会有太大痛苦,请老人家放心。经过认真准备,手术非常顺利,第二天打开眼罩时,老人看到清晰世界后,对张武林连声道谢,对他的技术赞不绝口,她的儿子用最重的礼节,对张武林磕头谢恩。河北的专家不比北京的专家差在当地群众中流传开来。为了患者,请让我留下来继续工作 张武林是湖南永州人,参加工作前他没有离开过家乡,为了心爱的事业,1999年大学毕业后,慕名来到邢台眼科医院施展自己的才华。十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熟练掌握了白内障学科的各项业务,成为了科室的骨干力量,同时凭借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也逐渐适应了北方的生活习惯。但没有想到,这次去新疆,使他的身体又接受了一次新的挑战。到巴州后,当地饮食的辛辣程度,把他这个不太爱吃辣椒的湖南人给辣怕了。虽然医院食堂一直尽力照顾他们这批河北专家,在做菜时只加了当地人认为很少的一点辣椒,也让张武林的消化系统已是很吃不消了。为此,他在烦忙的工作之余,经常自己在宿舍吃一点粥或者煮一点面条就算了。三个多月紧张的工作,加上饮食不规律,营养跟不上,他的身体开始出现了问题。六月的巴州白天温度能达到40度以上,医院诊室都没有空调设备,而眼科诊室又在楼顶,室内热浪袭人,张武林这个心细、体贴他人的南方人,看到隔壁诊室患者多而且连电风扇也没有,就把他诊室仅有的一个电风扇借了出去。这让身体本已有了隐患的张武林终于倒下了。六月中旬,河北专家到达巴州的第一个休息日,张武林感到自己没有一点力气,认为是中暑了,就拜托外出采购的其他专家给他带一点生活用品,他想在宿舍休息一天不出去了。不料,时间不长他就出现了休克症状,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很快被送到了巴州第一医院,经诊断张武林是因急性溃疡胃出血。带队领导得知他的情况后,立即向上级部门做了汇报,并嘱咐其立即与派出医院联系,安排回去治疗休养。张武林既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病人,又不愿意让老母亲担心(因本次援疆工作,临来前他是特意从湖南老家把老母亲接到邢台为其照顾六岁儿子的),于是他并没有与家里联系,第二天又带病走进了他的诊室和手术室。在带队领导和同事的一再劝说下,他才与医院进行了联系。院领导在得知情况后,立即向巴州医院了解了张武林的病情,并决定由替补专家立即赴新疆把张武林换回来,并与他多次通话,要求其立即做返回邢台的准备。张武林在了解了自己病情后,提出他还可以坚持,再者他现在刚熟悉了当地情况,换新同志来,工作会受到很大影响,肯请院领导让他留下来继续工作。经多次协商,院领导最终同意了他提出的让老母亲去新疆照顾他,由他继续完成后面工作的请求。随后,医院为这位可敬的母亲购买了机票,带着院领导的问候飞向了大漠上的那一片绿州。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张武林对援疆工作感触最深的理解。张武林经过母亲细心照料,坚持完成了半年的工作任务,期间他利用节假日在巴州第一医院等医院做了近百例白内障手术,使近百名当地患者重见了光明,张武林为此而感到十分欣慰。但是,每当他看到因各种原因暂时还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期盼的神情时,他心中总是沉甸甸的,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援疆医疗队走了之后,他们应该怎么办?”为此,他在出诊时只要有机会总是一边看病,一边向当地跟他学习的医生讲解实际经验,手术时能多带几个人现场观摩,就多带几个。张武林说:“我在巴州这半年,没有前面北京专家短期来这里做的白内障手术多,但我带出了几名能做手术的医生,我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希望我回邢台后能给这里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笔者在采访张武林的当天,远在新疆巴州第一医院的眼科主任给张武林打来了电话,在电话中还就手术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向张武林进行请教。据张武林介绍,在他去巴州第一医院手术前,这家医院有整套白内障超乳设备,但除了外地专家来时做过手术,其他时间几乎没有用过,做过仅有的几例手术效果也不好。通过张武林对这位眼科主行从手把手的教,到在手术台边现场指导,他目前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手术了。 张武林已经回医院工作又近半年了,朴实的他从没有向别人提起过在援疆工作过程中的感人事迹,还是象原来一样,认真为每一位就诊患者诊断病情,准备着下一台的手术。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是做了眼科医院每一个医生都会做到的一点小事,在那样的环境下,眼科医院任何一个医生都会做出和我一样的选择”。是的,张武林没有做出 “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也没有做出“气壮山河”的伟绩,但他所做的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却更能见其真情、见其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