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脑干反应(ABR)及其临床应用
ABR是70年代初出现的,虽发现较晚,但在听觉诱发电位中是应用最广泛,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 1.来源:正常人ABR有七个波,使用1971年Jewett的命名方法,即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临床上常用前5个波。最常标记的是Ⅰ、Ⅲ、Ⅴ。 I波:来源于听神经,以下几个波来源复杂,趋向为: II波:耳蜗核及部分听神经 Ⅲ波:上橄榄核 Ⅳ波:外侧丘系复核 Ⅴ波:下丘核 Ⅵ波:内侧膝状体 Ⅶ波:听放射 因是远场记录,所记录的II-Ⅶ波均是脑内电场的总和反应,很难确切说那个波就是一定独自来于某一核,可能是多个核团综合反应的结果。 2.特点:ABR属快反应,整个反应都在剌激后10ms以内,除Ⅳ-V波间期小于1ms外(不含Ⅵ-Ⅶ波),I-II、II-Ⅲ、Ⅲ-Ⅳ波间期都在1ms左右、睡眠状态对ABR影响不大。 3.临床应用:目前ABR临床应用很广泛,总的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客观测听:主要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伪聋的诊断,功能性、精神性聋以及不能配合主观测听者。 b:诊断耳聋性质、部位:通过ABR波I潜伏期可判断是传导性聋还是平坦型感音性聋。 C:对蜗后病变的诊断:ABR对听神经瘤检出的阳性率很高,阳性率高于CT,特别是对体积较小的听神经瘤。听神经瘤及其它桥小脑角占位病变 在桥小脑角肿瘤中(不包括听神经瘤)有时患者没有一点耳部症状,听力完全正常。而ABRI-V间期明显处长。 脑干病变:如脑干脑炎、脑干肿瘤、多发性硬化,供血不足,只要影响到听觉通路均可在ABR上有所表现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ABR I-V间期双侧延长 ABR在各种疾病表现报道较多,如昏迷病人检测,手术过程检测,代谢性疾病的观察:如甲亢、甲低、肾衰、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