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铭连院长看望“红色”眼科专家尹丁凡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2014年12月11日,我院院长、党委书记张铭连,工会主席王逢彩等一行6人,走进了家住石家庄第一干休所尹丁凡的家中。张院长紧紧握住年近百岁的老领导的手动情地说:“我代表医院全体干部职工,来看望您老,感谢您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简朴而明净的屋内充满了温暖和详和。张铭连关切的询问了老人家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并简要的汇报了医院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情况、未来几年的规划和医院整体迁建、迎接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评审等工作。听着张院长的汇报,尹老的脸上不时的流露出欣喜的笑容,多次点头表示赞许。
尹丁凡是我院培养出的著名“红色”眼科专家。原名尹鼎藩,1915年5月生,四川旺苍黄洋乡人。参加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期,他在八路军129师医院任药剂士,1939年5月至1940年5月在晋冀豫军区卫生部卫校学习,1940年6月至1946年6月历任军区卫生部模范医院(后改为白求恩医院)医生、主治军医、所长。1946年7月,受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派遣到顺德(邢台)公教医院(我院前身)学习眼科。当年12月公教医院被军区卫生部收归国有并改名为邢台眼科医院,他任眼科医生,1949年1月任医务副主任,1950年4月任副院长。1950年11月至1952年1月在上海医学院眼科师资班学习。1952年2月回邢台后,继任副院长,1952年8月23日任河北省人民眼科医院院长。1958年8月12日兼任邢台眼科大学(1959年8月26日改为邢台眼科专科学校,1961年停办)校长。1958年9月19日国家卫生部授于他“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卫生医药技术革命先锋”称号。
1963年5月调河北省医院,先后任副院长、革委会主任、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他于1964年11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81年5月任河北省卫生局副局长、党组成员。1985年5月离职休养。
自1946年7月至1963年5月曾在邢台眼科医院工作了17年,医院曾数次更名(顺德公教医院、邢台眼科医院、河北省人民眼科医院、河北省邢台眼科医院)并任院长长达11年。他学习刻苦,工作认真,虚心好学,善攻难关。1951年他在上海学习眼科时,他做的泪囊摘除术及为兔眼所做的角膜缝合术受到了著名眼科专家郭秉宽教授的高度赞扬。1952年上海学习结束回邢台后,他为攻克角膜移植术,经常夜以继日的读书并做了无数次动物实验,终于在1954年2月为邢台羊范镇农民宋兆武成功地进行了角膜移植术,使宋兆武已失明七年的左眼视力达到了0.8。为此,他在1956年第4期《中华眼科杂志》上发表了《角膜移植术病例初步报告》。同时,河北日报、健康报、人民日报分别于1956年11月2日、1958年9月1日、1959年5月29日以《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让盲人重见光明》、《谁说权威定论不能推翻!——记尹丁凡革新角膜移植术经过》、《一个眼科专家》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他在邢台眼科医院任院长的11年中,克服了种种困难,狠抓了技术革新、服务质量、人才培养和基本建设。如青光眼、白内障手术的改进与普及,角膜移植、眼眶肿瘤摘除等新手术的开展都是这一时期开创的。与此同时,医院不仅为自身培养了数十名眼科医生,而且通过举办眼科学习班,接收进修等方式还为河北省半数以上的地县两级医院培养了眼科医生。
临别前,老人家一再叮嘱我们,一定要给医院的老同志们带个问候,并允诺明年天气暖和后一定要回医院看看。



